由張愛玲的原著小說改變成電影的<色‧戒>其實光看小說,已經很有味道,再藉著李安魔法般的眼和手,拍出一支用晦暗光芒照射過人生百態,見證時代的電影,他質問過人的本質,點破了人和人羈絆的強度,不慍不火的帶過賭和性,道盡了價值觀不斷衝突後再衝突的百年孤寂,著實是一部史詩般蕩氣迴腸的偉大作品。
湯唯和梁朝偉是功不可沒的靈魂。湯唯的表現著實讓人驚艷,把佳芝的複雜情緒表達的絲絲入扣,總是能看的出那一張娟秀的臉蛋不多的表情中,對生命的渴望,期待,寂寞,幸福的總合。梁朝偉則內斂的收住自己的情緒,確實把一個擁有不得不壓抑自我,只能以暴力,性愛,和粗魯唐突的語言來掩飾面對人心中最真實情感的寂寞男人演得活了過來。王力宏扮演的鄺裕民在劇中偏向穿針引線的角色,雖然演技生澀,特別在聲音表達和臉部表情的部分屢屢和其他人比較起來青黃不接,但就我自己看來仍算是恰如其分。電影用了鏡框式的敘事,開頭破題,切入主線後,再分別將觀眾帶回過去時間,關於王佳芝,關於鄺裕民和王佳芝之間,關於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最後帶回主線收尾。
小說中敘事者用了偏向冷色調的言語,我想是因為張愛玲希望人們在故事裡頭,客觀而冷靜的看到一種屬於自己真實,和佳芝一樣,在某個只能在強大外力裡慢慢失去自我的過程中,找到一個自己樂見的自己。
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放走易先生的理由,也許不是愛,也許不只是。芝佳從做學生開始就沒有自己,做起戲來有模有樣,戲裡戲外早已讓人分不清,也許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是誰,自己是真愛國或者為了愛國而愛國,一如她不知道自己是為了愛易先生而愛易先生,還是真的愛上了他。一段在時代洪流下,兩種對立價值觀碰撞出火花的情感,原來只要一份告訴自己她曾經存在在某人在乎裡的一只戒指,只需望見一個悲傷悠遠的表情就能有所改變。其實那一剎那的雙重背叛對佳芝來說,可比什麼都還重要,因為在那個當下她也鞠躬盡瘁的證明了她自己,不論在一個可能深愛自己的男人心中,或者在自己為國拼命付出的演技和犧牲上頭,她甚至知道在即將來到的死亡面前,她擁有十足的資格大聲吶喊:「我轟轟烈烈的活過。」這對一個在龐大行走的歷史激流中,勇敢的做出自己的抉擇,走向所選自己的路,那是她的選擇,她選擇了相信,她選擇了,於是她存在了,至少在這段故事裡頭有了生命般的活在別人眼中。我想這是對每個活在龐大力量底下的人們最想要得到的肯定,想被看見的存在感,也是那份追求自我的那一絲勇敢讓這個故事更有看頭,不管是愛也好,不是愛也好,至少她找到了自己,這是最美麗的而且重要的。
而當李安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時,特別把小說中那份找尋自我時的不確定感強化,在暨定的時代洪流中,兩大互不相容的價值觀相互擦出火花進而帶來的幾段性愛都是在往前進的過程,往當下自己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方向走,最後獲勝的是做出抉擇的人還是生命帶來不可承受的控制和壓力,李安反而沒有給一個確定的答案。
第一段性愛強調的部分不是床戲本身,所以鏡頭並不是以很吸引人目光的手法切入。我想,導演強調的部分是在後來讓付出的「努力」在瞬間變成子虛烏有的種種,說著人在生命突來的變故中面對無常的不知所措,包括易家因為官位升遷突來的離去,老曹的試圖脅迫,鄺裕明一行人的對抗,王佳芝的無助逃開,直到鄺裕民和她重逢為止。這幾段劇情的穿插也說明了佳芝對愛困惑的基本理由,那些後來反覆被演出對人的不信任感,對易家的恨意,和芝佳內心不斷的自我催眠,她總在告訴自己這段不斷為了所謂愛國情懷作出的犧牲一定是值得的,那種強烈執著,也都在此有所依歸。
第二段床戲用血淋淋的手法塑造出愛情裡的默契,佳芝和易先生彼此都不服輸也不服控制,於是兩個人各自丟球,但佳芝總是能搶得先機,易先生在這段劇情裡的反應反而有點見笑轉生氣的味道,為了證明自己所有的力量而用了暴力,就像所有其他人都在以某種方式為了證明自己而努力;佳芝雖然起初在力量面稍微敗陣下來,後頭一幕聽戲時展現出的冷靜應對可又扳回一城,甚至更勝面露焦慮的易先生一籌。在這場曖昧的戰爭裡,也許就是在這樣的一來一往中,兩個人都逐漸找到了屬於彼此的真實,那個真實在後來開始變成彼此的信仰,信仰變成毒藥,無法自拔,是這樣淒美的偷情和諜報任務串起了彼此關聯,而李安用充滿暴力的性愛鏡頭把這一切呢喃道來,說的好美。
第三段床戲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所謂的結果開花,她看見了他的寂寞,他感受到了她的強烈情感,是恨是愛不是問題,相不相信才是。後頭的對白,易先生說著不要相信你所聽到的,和這段床戲前他說著我相信,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其實從這段就能看出易先生對那位假麥太太是動了真感情,他只要她知道什麼是屬於他的真實,他只讓她聽自己才懂的那種隨時面對外來威脅的壓力和心事,他只讓她看見他自己的真正樣子。其實她的心也跟著油然而生的情愫動搖了,只是還不確定,但直到真的確定了,要面對卻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場合,看來也真格外諷刺。這段床戲的攝影,無論是在畫面上的緊密貼合感,或者收音時那苦痛的喘息沉吟,都畫出了一種永恆。在易先生那幾乎從來沒有變過的愁苦眼神之中,最貼近彼此的距離裡,射精後,一句他想聽見的話語輕輕刻出臉龐上放心的一笑和跟隨而來的真誠與悲傷都幻化成一種留不住的瞬間的結晶,在曖昧裡融化成某種情緒,類似愛情,我相信,他們彼此在當下都懂得的。
第四段床戲是他們給彼此的挑戰,和前面一樣互相做球的局面,背後的痛楚卻深沉了許多。佳芝將枕頭蓋上易先生的眼,無疑是將害怕的情緒最直接的攻向他的內心,因為她在告訴自己,她對他是恨,她對他該恨,易先生先前在車上用粗聲的語調說著冷血的話確實提醒了她,她不該愛的,於是她自我催眠,於是她以他對她曾經用過的殘暴手法來逃避自己的心。而易先生從上次難得暴力帶有溫柔的性愛態度轉變為逆來順受,甚至讓王佳芝採取主動位置,直到從她眼神裡發現一絲不確定和懷疑,才在忍耐極限被突破以後,終於反過來用力氣壓制回去。這樣的拉扯,作為預言後頭兩人關係終將崩解的伏筆,就算在怎麼相愛,如果唯一彼此靠近的憑藉是那份價值衝突燃燒起的小花火,一旦愛火延燒,偽裝的面具被燒盡了,即便情意尚在,人也不能繼續共存。
在這個被愛和慾望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結束後,看見的竟然是時代背景下豎立起的不共戴天,其實對他們倆來說也只能無奈當初選擇站立的立場不同。但這對亡命鴛鴦兩個人的內心世界到最後竟都沒有崩解,王佳芝到最後堅定的神情微微一笑,和鄺裕民用眼神交換了幾年來所有的歉疚後,只是輕嘆口氣,那張側臉的表情是如此美麗而不徬徨,接著王佳芝的部分稍早謝了幕,易先生接著把故事說完,僅此爾爾,沒有誰是真的死了。隨著道不盡的悵然,有多少的人在這樣的老時代,這個老城的興興落落間舞出一支又一支哀戚而絕美的舞步,如同一幕幕隨著劇情推進映照出的城市的臉原來早就不知不覺被刻在心頭,路邊的無辜被槍殺的或者餓死的無名屍體,來回走動的士兵,一個又一個無助目光,不計其數的貧富不均,成群的三輪車帶著風車都還歷歷在目,又有多少人在當今這麼一個充斥低迷氛圍的灰暗時空裡頭掙扎?從電影從頭到尾就不時穿插的麻將牌局首尾呼應,不斷提醒著這一切都是場被設計好的劇碼,雖說明明知道看電影就是在看人作戲,但看完仍然久久不能自己,我想李安用鏡頭說故事那驚人的魅力就在這裡。
所有問題的答案在快結尾時像在反覆訴說:最重要的或許還是長久在身邊陪著自己的那個人,就算她不是你愛的,她不是你相信的,你總還是得珍惜的,也應該要樂於珍惜的;就算易太太出於關心問著他不想聽的話,可他還是得聽,說不出話時也還得給個正在逃避的回答。電影結局的氛圍終究擺脫不掉那種無力感和無奈,這也是當面對某種強大價值時,形單影隻的我們是逃不開也避不掉的。就在這樣的結局裡頭,我們看著易先生的影子照在佳芝曾經睡過的床上,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許,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場終將人去樓空的電影,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不變的只有散場時的寂寞,但終究還有一點什麼是值得我們去抓住並且牢牢不放開的。
一個短短的故事中,大導演李安看到了這麼多,我只能用看見的部分去揣測關於所有他的想法,好像還是只能自慚形穢。只能說<色‧戒>真的這是一部不容質疑的曠世鉅作,我也不知道該多說點什麼,觀影完也只想好好留在逐漸沉澱下來的空氣裡,大口呼吸。
「可是我還活著。」
有機會,我以為誰都會想理直氣壯的說出這句話。
「那你一定很寂寞。」
對,可是我還活著。反過來看,世界又好像有點不同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