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UG  

  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最近飽受爭議的娘話題討論看來是很難不擴大了,基本上社會對這個字的反應也不算大,一方面就是採取完全忽視,甚至斷章取義蔡康永在個人博文中提及的「娘不惡」概念,並針對其節目中和搭擋主持人小S展現出的戲謔語氣進行攻訐,我個人站在另一方面,對於蔡康永有前瞻性的思想跟他面對社會壓力無所畏懼的堅定態度完全的支持與認同,所以會試著在這篇個人意見裡盡力表達出來。

  就單綜藝節目,而且是全台灣目前最具影響力的談話綜藝節目角度來看,首先,能夠將觸手伸及如此根生於民心的社會問題,已經誠意十足,論述發展開來,蔡康永依然堅持自我,繼續他優雅的抗爭沒有一絲懈怠,也算對這個社會負責到了仁至義盡。部分只知道作反彈,沒先去消化他的想法的事件的評論者們真的該好好想想,我們確實不能忽略「玩笑」、「戲謔」的語氣有節目效果成分的事實,然而,沒人知道蔡康永還有小S說來賓娘的時候心裡真正的想法,現在蔡康永都講明白說:「當我說一個男生[娘]的時候,既不是在嘲笑他,也不是在罵他」,既然娘字在他口中非攻擊,亦非歧視,那那些過度反應說他們不該用娘字啊,說他們該換尊重一點的口氣或者語詞,甚至根本不該作這樣的節目的人們,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簡單來說,問題之始即人活在社會裡,就會被整個社會洗腦了。我其實不覺得異性戀主導價值可以被無限上綱,也不打算忽略這部分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事件中,所見之人對於多元差異性的包容簡直可說是蕩然無存。再更具體的說,人在某個集體馴化的思考脈絡底下,對於性別,絕對存有既定的想像,於是社會中才會存在著男人刻板,和女人刻板,男同志刻版,女同志刻版,台灣人普遍對誇性別的不熟識,在這之中的角色更是微妙。「娘」,這個針對帶著跨越性別刻板氣質男人所用的形容詞,從字面上來看,絕無貶損,但一旦這樣的人種出現,重重地挑戰了大眾在社會中養成的性別信仰,思考僵化的人群基於社會教育帶來的價值基礎直覺上產生的抗拒和恐慌集結,演化成強大的批判和歧視,於是人們開始用多數強暴少數的權力關係對「娘男子」做自己的自由產生控制,只為了不讓自身原本的信仰崩解,卻忽略有些人維持現狀就不得不苦於這些不平等待遇。

  回到「娘」的負面觀感由來,再看蔡康永發表的言論,不難發現,只要心無惡念,該形容詞就只是單純的,對男性跨越性別刻板狀態的形容,像是一塵不染的水晶,光芒是可以淨化社會上的暴力不平等的,卻在媒體或者其他意見的轉述中被模具化為一把傷人的水晶刀,借刀殺人之外,還想阻止蔡康永用他可以最直接去接近群眾的綜藝節目以對社會價值挑戰的溫柔方法讓世界往跳脫歧視的方向改變下去,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嗎?我就不懂,有人只在意蔡康永不應該用揶揄的口氣對待娘這件事,選擇忽略他有堅定清楚良好的動機,片面否定他的言論,甚至還貼上「阿Q論」標籤,忘了他們的反應不過是在「恐娘」的社會脈絡底下之下,不安的人試圖找一個為戰而戰的藉口,守護著的卻是早該被拆台的刻板價值,非但沒有帶來任何正向衝擊社會的力量,甚至可能讓原本在節目裡被說娘的人,坐在電視機前覺得自己符合「娘氣質」的人更加倍感歧視,只因為他不得不懷疑,那位有良好的動機使用娘這個字的蔡康永,那位力邀被社會認定有娘氣質的人們一同大方展現自我的蔡康永,竟然能引發這一連串文不對題的反彈,反彈到連良善地用娘這個形容都像犯了什麼錯要被眾家保守言論責難,「娘」的存在在這樣的論述背景中豈不是錯上加錯?

  七月十五中國時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蕭昭君的文章正是典型的悲觀論者,更讓人難過的是,他還在報紙上頭曲解了蔡康永的本意,說蔡康永在操弄媒體語言的力量,自己做了差不多的事情還不自知,說來也算諷刺!蔡康永的文字何來「只要你不要在意別人說你很娘、娘娘腔,你只要轉個心境,世界就不一樣了,你把它當讚美,就是讚美。」之意?蔡康永藉著一集一集的康熙來了,告訴性別僵化的台灣社會說,社會上的同理心與認同可以從個人的擁抱開始,問題不在擁有娘氣質的人身上,是在使用娘字的動機上頭吧?要說口氣上或者表達上有問題,那也只是當下社會中的公民/觀眾們對於娘字習慣的對待方式,蔡康永就算知道他不該那樣用,他也不得不暫時遵從如此的價值呈現,直到終於讓原本恐娘的社會價值慢慢「脫軌」。藉著康熙來了,蔡康永在想辦法讓世界用快樂的方式接納多元的性別氣質,還讓娘氣質的所有者大聲吶喊運用空間放膽作自己,這位台灣性別平等協會監事卻用一堆悲傷的現實例子在嚇阻一個難得又有相當影響力的個人發聲,甚至把心力放在對付一個正在很實際的身體力行,改變社會的人身上,不免太消極,也太盲目了。這樣的悲觀杯葛一出,已然不免俗地強化了娘的弱勢刻板還不提,我們更能觀察到,比起掌握相關權力者仍被困於社會價值框架後表現出的性別偏見挑戰不能,蔡康永設對抗歧視為目標,從良善的動機出發,以社會較為習慣的模式表達,用娘本身的力量推動著無法接受娘的社會往前進,何者更需被質疑,公道自在人心。

  關於解決如此的性別問題,確實有很多社會層面的根本問題像刻板印象或者無法接納性別多元樣貌的複雜問題要處理,大體上,還算是社會教育層次上對全體公民產生的負面影響,包括媒體言論的不成熟,家庭與學校教育觀念的不成熟,人群擁抱差異的能力發展更是不夠(這點還從每天上演的黨派之爭便可略見一二)。如果硬要說蔡康永做錯了什麼,大概就屬他選了一個台灣社會性別開化仍不成熟時機,誘發了一個太華麗的挑戰吧?但我相信大家也都會從康熙來了娘詞事件裡認識到,歧視大魔王絕對不是換個字或者只靠少數幾個人或者幾個綜藝節目對於歧視的擁抱能帶來太大的變革。我真心奉勸那些在性別問題上專注過久的知識份子不要再拿所謂的現實出來嚇唬人了,真正該對抗的正是在歧視著人群的現實吧!改變絕對是不簡單,但不做點什麼,一味的逃避,問題就永遠都在。至於怎麼對抗,可以像蔡康永用他身為名人的影響力,綜藝節目的娛樂性慢慢的反洗腦群眾啊!掌握權力的人擁有力量,害人助人一念之間,與其繼續在悲苦的過去和現在中打轉,不如朝突破定型許久的性別刻板的方向去啟動未來,現在也確實仍是異性戀霸權男女二元拉扯不停的年代,我期待哪天台灣的國小課本某章節會出現廣泛的性別教學,不再去從一些既定觀感去定義什麼是男,什麼是女,讓學童們自由的選擇打開新的性別視野,甚至對性重新認識,在課本中缺席許久的同志跟跨性別概念有朝一日也能直接讓國家未來的棟樑好好吸收,進而達到多元差異的包容,擺脫歧視,並自我接納,彼此擁抱。我們不該害怕改變,而只要肯變,肯面對,因無法接納而生的社會歧視終將消失,台灣也才會進步。

參考閱讀:
當我說一個男生[娘]的時候 BY 蔡康永
「佛地魔」? 還是「那個人」? 二論對抗性別歧視 BY 蔡康永
「娘娘腔」是讚美嗎? BY 蕭昭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ermissing 的頭像
    evermissing

    Have u ever been missing?

    evermis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